行情资讯

“双疫”之下我国养猪业发生了哪些改变?

来源:中国生猪投资交易网 / 2020-07-20 / 浏览:1365

        从2018年非洲猪瘟疫情暴发导致我国生猪产能出现严重下滑,到近期新冠肺炎对生猪增产保供带来的更大挑战,被双疫情席卷的养猪业正在悄然发生着哪些改变?

        生猪产能下滑及饲料供应是表面上都能看得见的问题,而在解决这些表面问题的背后却是养猪产业布局与全产业链的重大变革。

        一、散户向规模化养殖的转变

散养户因生猪养殖技术水平相对较低,在重大灾难及不利因素面前的自保能力相对薄弱。近年来,疫情和环保的压力正在加速散养户的退减,与此同时,生猪紧缺背景下的高利润促使规模养殖场大幅扩张,由此可见,规模化养殖已成为未来发展的主流趋势。


        据统计,2010年我国养殖场为6170万户,到2019年缩减到了2600万户,但规模养殖比重由2010年的34.5%上升到2019年的52.3%,随着两次疫情叠加和数字化在生猪产业应用的推进,预计2020年生猪规模养殖比重将提升至56.8%。疫情下市场缺猪产生的高利润以及政府为加快恢复生猪生产出台的金融及技术扶持政策吸引着规模养猪场不断进驻与扩张,而疫情带来的养殖成本增长及环保压力迫使散户加速退出市场。

image.png

        中小养殖户的资金、技术都相对落后,加之两次疫情的冲击,使中小养殖户的生存现状更加艰难,未来中小养殖户有两条路可走,一是联合起来建立养殖合作社,逐步向适度规模发展;二是加入产业平台或养猪大企的阵营,向“公司+合作社或家庭农场+农户”的养殖模式转变。


        二、产业转型升级

        产销分离“南猪北养”养殖模式不利于疫病的防控,这会促使生猪屠宰加工向养殖集中区转移,猪肉供应链由“调猪”向“调肉”方向转变,主要目的是减少活猪长距离调运,降低疫病风险和运输成本。规模化猪场今后需向饲料、屠宰、加工、冷藏、运输、物流、销售为一体的综合性经营模式转变。从运猪到送肉,从批发白条到卖分割肉,从冷鲜肉到调理品再到熟食品,这些改变对养猪业中的物流、仓储、加工等环节都将迎来重构的机遇。


        三、疾病防控观念的转变

        以前的养殖场在对疾病的防治上大多都是“重治轻防”,平时不注意或不舍得花钱花精力预防,等疾病暴发了才想起来治,往往是得不偿失。通过与非洲猪瘟的惨烈战斗,大家都明白了生物安全的重要性,有一些疾病等发生了再治就已经来不及了,所以,要在来得及的时候就把疫病的星火浇灭,在以后的经营管理理念中应从“效率第一、成本为王”向“生物安全防控第一”转变。


        受国内外大环境的影响,养猪业势必会发生大的创新、变革,作为当下的养猪人,要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理性分析,把握机遇。观念跟得上产业发展,自己的养猪事业才能有更好的发展。